受历史启发而创作的剧目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它们是现在与过去之间的通道,为历史事件注入生命,让观众体验过去的辉煌与动荡。从《汉密尔顿》的革命热潮到Suffs的适应时代的改编,百老汇善于将事实与虚构融为一体,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历史叙事。
在百老汇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演出需要进行广泛而严谨的研究。它不仅要融入历史事件,还要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流行文化以及所描绘时代人物的细微差别。这是一个筛选数百年历史,并巧妙地将其塑造成戏剧叙事的过程。因此,史实成为这些作品的脊梁,使叙事立足于现实,同时允许创作自由,以增强故事性。
《汉密尔顿》是百老汇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提供了一个关于事实与虚构之间相互作用的案例研究。林-曼纽尔-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的这部开创性音乐剧以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的生平为叙事主线,巧妙地利用嘻哈这一非常规媒介,在18世纪与当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米兰达将汉密尔顿的故事融入现代元素,用说唱对战的方式描绘内阁会议,解释复杂的经济理论。
虽然《汉密尔顿》主要关注现实事件和人物,但它也通过创造性的自由发挥增强了叙事效果。例如,该剧将汉密尔顿和安吉丽卡-斯凯勒之间的关系描绘成浪漫关系。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之间曾经有过这种关系。为了戏剧效果,音乐剧还压缩了时间,简化了事件。尽管这些都偏离了历史的准确性,但《汉密尔顿 》仍然是一部以贴近生活的现代形式重述美国革命故事的力作。它充分体现了戏剧如何能够以现代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Suffs》为舞台上事实与虚构的融合提供了另一个引人入胜的案例。这部音乐剧聚焦美国的妇女选举权运动,突出刻画了艾达-威尔斯(Ida B. Wells)和凯莉-查普曼-卡特(Carrie Chapman Catt)等关键人物。通过这一历史视角,Suffs力图为那些为争取选举权而不懈奋斗、并在此过程中重塑国家政治格局的妇女们发声。
《Suffs》的创作者们努力追求历史的准确性,对这一时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准确描绘这些妇女的斗争和胜利。创作团队使用了信件、演讲和书籍,包括多丽丝-史蒂文斯(Doris Stevens)所著的《为自由而入狱》(Jailed for Freedom),以增加叙事的真实性。不过,与其他历史剧一样,该剧在创作上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部音乐剧将几十年的历史浓缩在两小时的演出中,精简了事件和关系,以达到清晰和戏剧化的效果。尽管进行了这些修改,但选举权运动的精髓依然完好无损,有力地致敬了这些迷人女性。
作为百老汇经典剧目,《芝加哥》聚焦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耸人听闻的犯罪和腐败现象。这部音乐剧改编自记者 Maurine Dallas Watkins 于1926 年创作的剧本,大量取材自 Watkins 为《芝加哥论坛报》报道的真实谋杀案。剧中的主角罗克茜-哈特(Roxie Hart)和维尔玛-凯利(Velma Kelly)是被指控犯有谋杀罪的真实女性的虚构版本,她们的故事在舞台上被改写。
《芝加哥》利用这些事实基础,对咆哮的二十年代的司法和名人文化进行了讽刺性的探索。主创人员巧妙地融入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元素——艳舞时尚、爵士音乐和哗众取宠的媒体,得以重现那个时代的氛围。不过,为了达到喜剧和戏剧效果,该剧也不乏夸张和讽刺的戏剧手法。例如,法庭场景与当时司法程序的真实写照相去甚远。尽管如此,这些场景还是突出了司法系统中固有的腐败和操纵。
《红磨坊》是一场将观众带入19世纪巴黎市中心的戏剧盛宴。这部音乐剧根据巴兹-鲁尔曼 2001年的电影改编,捕捉了标志性的红磨坊歌舞厅的精髓,展现了其波希米亚式的辉煌。该剧记录了歌舞厅对巴黎文化界的影响、对现代舞蹈发展的贡献以及作为社会和艺术解放空间所发挥的作用。
《红磨坊》的主创人员对那个时代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融入了歌舞厅的建筑、服装、甚至康康舞的元素,重现了19世纪90年代巴黎的氛围。然而,这部音乐剧并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献。它在创作上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尤其是在现代配乐方面。从I Will Always Love You到Seven Nation Army,现代流行歌曲为该剧注入了现代活力,引起了当代观众的共鸣。该剧体现了百老汇在平衡事实与虚构之间的创造力。它利用历史元素来锚定叙事,而其虚构性则放大了戏剧体验。其结果是让观众在了解过去的同时牢牢把握现在。
由萨拉-格鲁恩(Sara Gruen)原著小说改编的百老汇新剧《大象的眼泪》(Water for Elephants)观众带入大萧条时期的巡回马戏团世界。故事围绕一位年轻的兽医学生展开,他加入了本齐尼兄弟的“地球上最壮观的表演”,并爱上了马戏团老板的杂技演员妻子。该剧以美国最具挑战性的历史时期为背景,探讨了爱、残酷和坚韧等主题。
《大象的眼泪》的创作者不遗余力地准确描绘了大萧条时期巡回马戏团的生活。然而,该剧并非简单的历史复述。它以历史背景为背景,进行了深刻的个人化浪漫叙事,对时间线和事件进行了自由发挥,以达到戏剧效果。这证明百老汇有能力创造出既植根于历史又翱翔于想象的叙事方式。
最后,以黑色幽默和恐怖情节著称的百老汇剧目《理发师陶德》,让人不寒而栗地领略了乔治亚时代的风采。这部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的音乐剧以18世纪的伦敦为背景,故事以复仇理发师斯威尼-托德(Sweeney Todd)为中心,讲述了他与馅饼店老板洛维特夫人的故事,是对痴迷、复仇和社会阶层的探索。
《理发师陶德》以历史为背景,勾勒出伦敦阴暗的街道和下层阶级的悲惨生活。创作者借鉴了历史元素,如那个时代的阶级差距和生活条件,使叙事立足于现实。然而,这部音乐剧也游走于虚构与幻想之间。该剧的核心前提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理发师和他的馅饼店老板同伙,是一个充满黑暗想象力的转折。该剧将历史背景作为叙事的起点,突破了想象力的界限,使这部作品既引人入胜,又令人毛骨悚然。
百老汇剧目中的历史准确性在塑造观众观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历史事件的准确描述可以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过去,而不准确的描述或创作自由则会引发讨论,有时甚至导致争议。例如,《汉密尔顿》就因将历史变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而备受赞誉。
百老汇一直为观众提供事实与虚构的独特融合,创造出内容丰富的叙事。从《汉密尔顿》的革命热情到《红磨坊》的波希米亚精神,百老汇剧目巧妙地利用了历史事实,并为其注入了戏剧魅力。
在历史准确性和戏剧故事性之间取得平衡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历史事实是基础,而虚构元素和创作自由则为叙事增添了色彩和亮点,使其对当代观众来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这种平衡对于创作出不仅寓教于乐、而且发人深省的作品至关重要,它能激发人们的对话,并为众所周知的历史时刻提供新的视角。